本站讯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省级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学院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顶岗实践及科研合作,并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有力推动了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确保科研工作紧贴行业前沿,学院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暑假时间深入企业一线,先后走访了菏泽市储备粮油管理公司、烟台市粮油储备库有限公司等多家粮食储运与加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在仓储管理、装备升级、生产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痛点与发展需求。调研团队重点聚焦粮食仓储智能化改造中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围绕浅圆仓通风口智能开合防异物装置及联动系统开展专项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技术交流,科研团队精准把握行业需求,为后续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粮食产业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展合作渠道,推动协同创新。在深入开展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学院持续拓宽合作领域,积极与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烟台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作格局。
通过“走出去”深入对接产业需求、“请进来”开展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科研团队在联合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学院产学研用一体化水平不断增强。这一举措不仅加快了学院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步伐,还有效服务了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地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科研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025年度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中,由智能制造学院牵头申报的“粮食全链智能装备与无人化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这一成果是学院在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是学校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下一步,智能制造学院将依托粮食全链智能装备与无人化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统筹智慧粮仓机器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粮食机械装备数智化升级改造创新服务平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粮食深加工智能装备应用公共实训基地等已立项的重点平台资源,聚焦粮食仓储智能化、加工无人化及检测精准化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粮食全链条生产与流通中的技术瓶颈。学院将持续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组建多学科创新团队,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先进技术在粮食产业的规模化应用,力争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展望未来,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学院将以暑期工作的丰硕成果为新的起点,持续发挥科研平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紧密结合国家粮食安全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完善“科研—教学—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重大科研项目落地,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与此同时,持续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作,学院将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助力粮食产业现代化、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努力打造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的高水平科研高地。(通讯员:丛湄湄 撰稿:郭勇 审核:刘鹏鹏 梁倩 值班审核:于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