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8月20日,东营兆和幼儿园内欢声笑语不断,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 “三下乡” 实践队师生们在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技艺教学活动。他们将漆扇绘制与水拓画这两项传统工艺带入幼儿园,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为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童趣课堂:非遗技艺点亮艺术启蒙
活动室内,实践队师生化身 “非遗启蒙师”,把复杂的传统工艺转化为适合幼儿的趣味体验项目。在漆扇绘制环节,师生们以清水为纸、颜料为墨,演示着神奇的 “浮彩拓印” 技艺。孩子们好奇地围坐在水盆旁,屏息凝视着颜料在水面晕开的美丽花纹。当空白扇面被轻轻覆在水面,转瞬间,流动的波纹与绚丽的色彩便凝固成了独一无二的扇面图案。一位小朋友举着带有蝴蝶纹的漆扇雀跃地说:“像变魔术!我的扇子会‘飞’!”

水拓画课堂同样精彩十足。队员们耐心引导孩子们用画锥拨动浮在水面的油彩,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图案在孩子们的小手下诞生,星空、海浪、花丛等意象跃然 “水” 上,随后这些图案又在帽子上定格。幼儿园教师不禁感慨:“孩子们从未如此专注。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打开创造力的钥匙。”

赋能教师:播撒 “可持续传承” 的火种
为了让非遗技艺能够在幼儿园扎根生长,实践队创新开展了 “双轨教学” 模式,既面向孩子传授技艺,更着力培育幼儿园师资力量。队员们精心录制了漆扇与水拓画的标准化教学视频,还制作了详细的分步图解手册,并专门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了专场培训。从颜料的精准配比、具体的操作步骤到安全操作规范,队员们都细致地进行讲解和解答实操难点,确保教师能够 “零门槛” 掌握这些非遗技艺。

意义与展望:青春接力守护文化根脉
本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美育活动,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赋能的鲜活诠释。将非遗从“博物馆”带入“幼儿园”,有效破解了传统文化断层的困境,让新生代从小就能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认同。参与实践的学子们也在活动中收获颇丰,他们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将专业所学切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价值,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实践队计划构建 “非遗美育资源库”,持续为合作幼儿园提供支持,并积极推动设立 “高校志愿者驻园日”,每学期开展非遗主题周活动,确保非遗传承不断线。

从大学课堂到幼儿园教室,从青春之手到稚嫩掌心,漆扇上的流光与水拓画中的云霞,正连缀成跨越代际的文化星河。艺术设计学院学子以 “三下乡” 为舟,载着非遗的星火驶向教育振兴的海洋。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所言:“非遗传承不在朝夕,而在代代相续的守望。今日播种的童心,终将长成文化自信的参天森林。以匠心守护文脉,以美育启迪未来——让每一份传统,都找到青春的归途。”(通讯员:姜俊岐 撰稿:张森栋 审核:刘成红 梁倩 值班审核:于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