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新学期伊始,正是学生心理工作关键期,也是心理测评、新生心理访谈等工作集中期。经济管理学院确立“细心”“真心”“恒心”工作要求,通过细致入微、真情动人的实际举措,助力学生心灵成长。
细心,关注学生每一个细节。在新生初次谈话中,一位新生同学随口说了一句“我很喜欢健身,习惯早晨五点多就起床锻炼”,这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注意。早起必须早睡,而现在学生晚睡现象普遍存在,同宿舍如何调整作息时间?这其中会不会发生矛盾?班主任老师从这个小细节入手,深入宿舍座谈走访,了解到该宿舍目前确实有了起矛盾的苗头,马上召集宿舍人员开会,集体协商出了解决办法,一场有可能发生的宿舍危机得到有效化解,也解开了同宿舍人之间的小小心结。
“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大多较为敏感,有时还好面子,做好青年学生的心理工作,细心是第一位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谢慧说。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院提出“课上多看一眼、宿舍多访一次、谈话多问一句”的工作要求,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课下生活、沟通交流,通过细心来发现萌芽、消解隐患,将问题解决在未发生前,细致入微做好学生心理工作。
爱心,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解难题。电商班有一位学生来自省外,家庭相对困难。因学生家长对不同区域资助政策差异不了解,错过了助学贷款时间。辅导员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跟家长联系,了解家庭目前经济情况,并跟学生以前的老师、当地乡镇进行沟通、核实。在明确学生家庭困难实际和国家资助政策后,给出了申请“雨露计划”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同时帮助学生申报困难生、勤工俭学岗,解决学生在校生活的后顾之忧。一系列举措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学生放下“包袱”后,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现实难题。解决了现实难题,没有了“烦心事”,心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学生压力自然减轻。学院学生工作树牢“问题意识”,强化“有解思维”,将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解难题作为做好心理工作的有效举措,以解决学生难题作为学生工作推进着力点,不论家事、感情事还是生活事、学业事,能解决的都尽心尽力帮助解决,让学生“轻装上阵”,以良好状态投入学习生活中。
恒心,对学生持续不间断关注。新生入校不适应怎么办?这是很多辅导员和家长都会遇到的难题。在经管学院,也有一位同学因为第一次离家住校,初到陌生环境,感觉到极大压力。甚至在刚刚入校,就跟家人和辅导员要求“请假回家”。“孩子第一次离家,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我会做好工作,也需要家长多沟通鼓励”,辅导员面对难题,与家长沟通,并确定循序渐进的方案,让学生回家待几天进行调整。学生在家期间,辅导员与家长多次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中秋假期后,学生及时返校,随后辅导员从最初的天天谈心,到隔天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关注。到目前,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校园生活,并表示实现了独立成长的“华丽蜕变”。
学生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心灵成长更是“欲速不达”。要给与学生充分时间,遵循科学规律有序成长。经济管理学院以“静待花开”的耐心,以“水滴石穿”的恒心,对学生持续不断关注,一点一滴、不急不躁,变督促为引导,主动参与学生成长过程,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全方位助力学生心灵成长。(通讯员:刘天晓 撰稿:钟仁强 审核:谢慧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