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妙“布”可言的非遗文化魅力

2024年08月19日 11:25      浏览量:    返回:校园动态

  本站讯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微微公益志愿服务团队来到临沂市超强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园,将目光投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志愿者结合在手工社团的所思所学,创新地进行课程设计,对传统京剧文化与布贴画非遗文化进行结合,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布贴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普及与教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热情与才华。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贴花、布堆画、丝绫堆绣、布摞花、拨花等,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术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2013年沂蒙布贴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值得临沂人骄傲的文化财富。”志愿者跟同学们介绍道。

  “我国的手工布贴画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就有了独特的贴布手工艺‘贴绢’‘堆绫’;明清时代是布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宫廷贵族多佩戴由刺绣与布贴制成的各种布艺作品。20世纪初在我国农村等地,农家妇女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剪贴虎头、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缀纳在儿童衣帽和鞋子上;有的剪贴成‘鱼戏莲’装饰在新婚男女的枕头上。”通过课件展示的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布贴画作品,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历史长河,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好奇心与敬畏之情,也让这份文化瑰宝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志愿者向武校的孩子们传授了布贴画的基础知识,指导他们如何运用布料的颜色、纹理和质感,通过剪、裁、粘等手法,创作出具有凹凸效果和丰富色彩的布贴画作品。孩子们积极、专注地参与到作品创作中,表现出对这一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武校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在年轻一代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志愿者也更坚定了对布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信心,并立志不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助力、增光添彩。(通讯员:刘天晓 撰稿:蔡芬 审核:刘成红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

上一条:沂蒙精神,薪火相传—经管学院微微公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临沂红嫂文化博物馆 下一条:经管学院携手超强武校,建立防欺凌教育基地

服务指南| 学院全景|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Copyright © 2005-2023 www.sdbi.com.cn
     高新区公安局     新浪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海兴路15号    
办公室:0535-6925000    邮箱:xcb@sdb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