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文化旅游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实训工作,通过健全机制、实地调研、模范引领三方面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实训质量。
健全机制,完善实习学生日常管理。为提升实习学生管理水平,文化旅游学院探索建立校外实训单位、指导教师、辅导员和实习学生“四主体双循环”实习学生管理体系。重点聚焦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建立健全实习学生问题台账、监管问责、实习学生住宿和请销假、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等,层层压实安全责任。21级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郭志斌同学说:“酒店的同事们都很好相处,带我的师傅也很耐心温柔,我很快投入新的角色中。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仅有指导老师的帮助,还有辅导员老师的关心。第一次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与酒店实际情况结合,也加深了我对职场与未来工作的理解。”
实地调研,推动协同育人提质增效。为加强校企沟通,强化学生实习管理,10月以来,副校长张云生、文化旅游学院负责人一行深入舜和国际酒店、济南南郊宾馆、舜和德国餐厅以及舜和酒店黄金店等校企合作单位。走访过程中,张云生一行参观了实习企业并考察了企业运营发展情况,认真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入探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并与文旅毕业生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听取了实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场与企业负责人协商解决办法,当场解决学生们面临的困难。各企业对张云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充分肯定了我校学子核心品质,同时期待校企合作拓展领域、提升层次,实现互补协同、互利共赢。
模范引领,汇聚学生党员先锋力量。针对离校实习学生,文化旅游学院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王牌军、共青团员主力军、青年学生生力军作用,对全体校外实习学生不间断开展政治学习和岗位实践教育,激活学生主体作用,为实习学生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为了消除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管理空白,文化旅游学院学生党支部成立了两个“学生党员流动学习小组”,设立了“实习学生党员示范岗”。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习学生党员开展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交流研讨,扎实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确保组织生活常态化,推动学生党员践行承诺,做到“离校不离学,人散心不散”。
文化旅游学院把实习学生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文化旅游学院将探索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将实习实训和劳动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讯员:闫伟嘉 撰稿:郭新星 审核:葛琨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