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建筑工程学院分别从学院、专业教研室层面组织开展了系列课程思政交流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学院召开了课程思政交流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工作部署会议,向全体教师传达部署了活动的工作要求和具体安排,同时公布了《建筑工程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研课会”活动方案》,为山东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课会”活动做好充分准备。随后,各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研室围绕“如何有效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林美妤老师表示,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找德育和智育的最佳契合点,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魏庆森老师说,《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围绕实际岗位情景,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环保意识。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相互分享了自己授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如黄凤丽老师讲授的《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应用》,该课程具有地域性强、时效性明显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上课过程中将职业规划、岗位素养与课程知识相结合,将技能应用与学生升学、就业等关心问题相联系,帮助同学树立专业认同与自身自信心。
工程造价专业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针对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开展研讨,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有效的意见。老师们一致认为,一是思政元素追求精、勿贪多。每节课找到1-2个思政点巧妙融入课程。二是思政元素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接地气。三是思政教育要结合当下,具有灵活性,如结合日常生活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做好学生思想引导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结合疫情防控未返校学生授课情况,研讨了如何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做好该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老师们认为,应该在线上同步直播教学时增加与未返校学生的互动次数和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促使其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同时针对居家学生进行单独的课后辅导,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保证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通过此次课程思政交流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对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讯员:王晓萌 撰稿:周丹 审核:董青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