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粮油食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创新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通过理念共塑、资源共享、模式共创,打造多维度协同育人新生态。
在粮油食品学院,双方以“粮食安全 + 思政教育”为主题,启动“双螺旋育人计划”,构建“大思政+粮科”育人共同体。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三维融合”育人模型,即战略维度贯通粮安使命与人才培养、实践维度融合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价值维度统一工匠精神与时代担当。通过组建“粮食安全思政导师团”,实施“课程共创、师资共育、成果共享”机制,推动联合开发融合课程,建立思政教学案例库,将粮安战略基因融入实验操作,让专业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形成“如盐入水”的育人范式。

在文化旅游学院,两院聚焦地域文化资源挖掘,打造“旅游文化+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将本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管理、导游服务等专业教学深度结合,在景点讲解中嵌入革命历史、文化传承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 “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文化自信。通过开展“文化之旅・思政同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景区、传统村落担任义务讲解员、开展文化调研,推动“课堂教学—实地体验—志愿服务”一体化育人,让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相互赋能,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

在建筑工程学院,双方以“工匠精神 + 思政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机制。在《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计》等课程中,挖掘大国工匠、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元素,通过行业工匠案例分享、绿色建筑理念渗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与创新担当精神。依托实训基地,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融入实践教学,开展“工匠讲堂”校企双师授课,引导学生在实训中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实现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建立“一院一策”对接机制,通过教师分组下沉二级学院、定期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推动思政元素精准融入不同专业教学体系。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总结推广“双螺旋共振”“文化赋能”“工匠育人”等特色模式,聚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培育与成果转化,全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此次跨学院协同育人实践,既是学校落实“大思政”育人理念的创新探索,也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从“单向灌输”向 “双向融合”的重要突破,为职业院校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参考。(通讯员:王艳春 撰稿:孙猛 审核:姜强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