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战斗诗篇

访问量:

一、壮丽战斗诗篇

胶东是一片充满血与火记忆的土地,烟台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掖县玉皇顶起义、牟平雷神庙战斗、海阳地雷战、八路军渡海挺进东北……每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都在胶东革命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构成了一幅生动精彩、震撼人心的壮美画卷。

1、中共胶东特委的创立

1933年3月,张静源与刘经三在牟平县刘伶庄建立了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即第一届胶东特委,胶东党组织从此由分散发展,多头领导,走向统一领导,统一斗争。1933年10月,张静源在处理莱阳县两个县委合并问题时被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徐元义杀害。

张静源被害后,中共中央北方局于1934年1月派常子健来胶东建立第二届胶东特委。1934年9月,这届特委因特委委员刘经三、张连珠和李厚生被捕而遭到破坏。1935年1月,张连珠和李厚生从济南获释回胶东后,继续组织和领导胶东地区党的工作,他们在文登县重新成立了以张连珠为书记的第三届胶东特委。

 

2、一一四暴动

1935年11月29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荣成、海阳、牟平等县领导和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境内发动的最后一次农民暴动。这次武装暴动发生在农历十一月四日,俗称“一一四”暴动。 

“一一四”暴动表达了胶东人民不甘忍受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强烈呼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胶东人民摆脱阶级压迫和剥削,争取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尝试。暴动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胶东的统治,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使人民群众看到了翻身得解放的希望和曙光,在胶东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3、天福山起义

天福山起义,是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组织发动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又称“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初,理琪回到了于家沟村,在中共胶东临时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第四届中共胶东特委,并出任书记。他和副书记吕志恒等一道积极筹备起义。12月15日晚,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于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2月24日,天还没亮,理琪便率特委领导同志登上了天福山。在玉皇庙里,大家抓紧时间再次周密地研究天亮后的具体行动。

天亮后,起义仪式正式开始了。理琪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并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的军旗郑重授给大队长于得水和政委宋澄。紧接着,于得水掏出手枪,向空中连发三枪。尽管只有80多人,但三声鸣枪却激荡风云,胶东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飘扬。

 4、雷神庙战斗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胶东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第三军”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战斗,就是奔袭牟平城。随后与日军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

1938年2月13日,第三军撤出牟平,理琪和林一山等率领20余名干部和战士在城南雷神庙开会,不幸陷入日军包围。侵烟日军海军陆战队1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频频发起攻击,四面包围了雷神庙,理琪等依托院墙顽强抗击,接连4次打退日军冲锋,取得了毙伤日军5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的重大胜利。在转移的路上,胶东特委书记、“三军”司令理琪同志不幸牺牲。

 

 

5、掖县玉皇顶起义

1938年2月1日,日军侵占掖县城。日军进城后,委任永春堂药店经理、掖县地方治安维持会会长刘子容为伪掖县县长,其女婿张延善为秘书。

针对刘子容的反动行径,县委研究确定,以“抗敌锄奸,开展广泛的游击运动,并迅速建立军政抗敌政府”为中心任务。

3月8日夜,起义各部准时到达玉皇顶。郑耀南下达了武装起义、攻打县城、活捉刘子容的命令。在军事包围的形势下,开展政治攻势,组织指战员对城内喊话,同时捉拿刘子容的家眷作人质。一时间“中国人不当汉奸卖国贼!”等口号四起,城内伪军开始骚乱了。刘子容为了稳定军心,拖延时间,和张延善、张良臣等一起爬上北门城楼。他看到家眷被拉到北门城下,刘子容立时瘫倒在地。张延善见势不妙偷偷逃跑,张良臣只得表示伏罪,下令打开城门。起义部队进城后,很快缴了伪保安队、警卫队的枪,占领了伪县政府和公安局,救出了王瀛洲,活捉了刘子容。到上午10时,起义军一枪未发,占领县城。

 

6、密送43万两黄金

1939年2月27日侵华日军小川支队武装占领了招远城,翌日又占领了玲珑金矿,成立了“北支那开发公司”,开始了对黄金资源的疯狂掠夺。而此时的延安红色政权,却急需战争经费。

1939年11月,中央派李富春、邱会作和邓洁到山东筹款。  

胶东区党组织接受任务后,急速派员到重点产区招远进行密筹,成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常设机构——“胶东黄金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黄金生产,同时带领抗日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从敌人手中夺回黄金。组织采金、虎口夺金、秘 密购金是三条最主要的筹金渠道。

6、海阳地雷战

胶东地雷战,起源于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后推广至整个胶东,后在海阳县大显神威。   

从1940年到1945年,海阳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和独立作战2000多次,毙、伤、俘敌1500余人,缴获武器600多件,涌现出九个抗战模范村,600多名县级以上民兵英雄。

特别是1943年到1945年,海阳县的地雷战大展神威,共炸死、炸伤敌人1025 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和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三名全国民兵英雄以及11名“民兵爆炸大王”。海阳县栾家村民兵爆炸小队还被山东省武委会授予“模范爆炸小队”称号。1943年,山东军区政治部授予海阳县“民兵工作模范县”称号。1945年6月,胶东武委会授予海阳“战斗模范县”称号。海阳地雷战在胶东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杨禄奎事件

1947年5月23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美籍职员史鲁域琪,在烟台市纵车轧死黄包车工人杨禄奎,当即被扣押。“联总”驻烟台办事处负责人百般抵赖,激起全市人民的极大愤慨。

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为保障人民权利,维护民族尊严,联合向“联总”提出强烈抗议,迫使其接受成立治丧委员会、给死者送葬、抚恤死者家属、赔偿损失和公开道歉。同时,设立烟台地方法院临时法庭,对肇事犯进行公开审判,判处史鲁域琪有期徒刑两年。

审判结束后,姚仲明市长发表讲话:“‘杨禄奎事件’胜利结束了。这是判决的宽大,是为了维护与‘联总’的友谊,同时也表明解放区人民政府既不排外、也不媚外的一贯立场。”并且号召全市人民与“联总”保持友好关系,协助他们的工作。参加公审的各界代表一致表示热烈拥护人民政府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决定。

“杨禄奎事件”的公开圆满解决,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杨禄奎事件”以中国人民政府首次审判外国罪犯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