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出国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办法》、《财政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44号)、《山东省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实施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 因公短期出国培训,是指各单位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90天以内(不含90天)的业务培训。

第二条 因公短期出国培训应坚持强化预算约束、优化培训结构、因事立项定人、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严控费用规模,严格计划执行

第三条 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纳入预算管理。各部门安排因公短期出国培训项目应实行经费预算先行审核,无预算或超预算不得安排出国培训,不得组织计划外或营利性出国培训项目,也不得安排照顾性质、无实质内容、无实际需要及参观考察等一般性出国培训项目。

第四条 因公短期出国培训实行计划审核审批管理。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出国培训的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出国培训规模,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注重出国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第五条 各部门因公短期出国培训应当填报《因公短期出国培训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由出国培训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审核并出具审签意见,报经学校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审议确定。培训任务、培训费用预算审核未通过的,不得 安排出国培训。

第六条 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开支范围包括:培训费、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培训费是指出国培训团组用于授课、翻译、场租、资料、课程设计、对口业务考察或业务实践活动等在国外培训所必须发生的费用。

第七条 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其他费用的管理要求和开支标准参照《山东省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实施办法》(鲁财行〔20141号)执行。

第八条 培训费开支按《山东省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实施办法》分国家和地区标准执行,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据实报销。

第九条 出国培训团组需在国内开展预培训和培训总结所发生的费用,参照国内培训费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财政安排出国培训急需专项经费,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及社会工作人才类培训予以重点资助。  

第十一条 由外方资助出国培训经费的,不得重复支付。外方对费用开支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参照《山东省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外方资助经费不足以弥补规定培训费用开支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开支标准,补足其费用差额部分。

第十二条 培训人员回国报销费用时,应当凭出国任务批件和出国培训审核件,填报《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报销单》,并附各项经费开支有效票据。财务部门应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团组提供的出国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培训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超出部分不得核销。

第十三条  培训团组(个人)在国外期间,原则上不赠送礼品,一律不安排宴请。培训团组(个人)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所属单位、我驻外机构等摊派或转嫁出国培训费用。

第十四条  建立出国培训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和成果共享机制。除涉密内容和事项外,应将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第十五条  学校应建立健全因公短期出国培训项目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学校纪委、督导室等部门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项目执行情况和培训费用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十六条  培训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相关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山东省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无预算或未经财务部门同意安排出国培训项目的;

(二)违规扩大出国培训费用开支范围的;

(三)擅自提高出国培训费用开支标准的;

(四)虚报培训团组人数、天数等,套取出国培训费用的;

(五)使用虚假票据报销出国培训费用的;

(六)培训期间存在铺张浪费、公开旅游行为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七条  因公短期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培训的,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确有必要到未列培训费开支标准的国家(地区)开展因公培训的,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务审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下一篇: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暂行规定